“直从山下问层巅,磴辟崖根不计年。五十三参人附蚁,二千余尺树摩天。北看城郭连云起,上有楼台借嶂悬。登此孤峰真秀拔,一声长啸豁苍烟。”清代诗人王学益的七律《登青云山》真实地写出了青云山的壮观景象。
青云山,即敖山,在新泰城东十里处。《新泰县志·古迹》载:“山形尾乾(西北)而首巽(东南),其势欲走。孤蜂嵯峨,悬崖壁立,见于百里之外。”见于百里之外虽属夸张,但山峰突兀而起,刀削斧劈一般笔直,象一柄倚天长剑,直插云霄,实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,令人叹为观止。
北宋宣和二年(公元ll20年),宋徽宗赵佶曾钦封此敖山神爵号“溥灵侯”。据《新泰县志》记载,宣和初年,久旱不雨,无法耕种,当地百姓在此祈求上天,果降甘霖。地方官奏明朝廷,第二年徽宗钦赐神庙匾额“孚泽”,并加封山神“溥灵侯”,意为“深孚众望、施泽于民、百灵百验之侯”。
山南半山腰处,有“三元殿”,为清康熙年间“钦令海防提督”、“兵部尚书”、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”薛士英所建。薛为郯城人。碑文记载:顺治十五年(公元l658年),薛赴京赶考,途经敖山,上山观景,至山神庙前叩拜许愿:若保佑高中,定来重修庙宇。后果中进士。为还前愿,薛特地来此,并将敖山改称青云山,修筑三元殿。有答谢神灵保佑青云直上之意。自此,敖山又叫青云山。三元殿自康熙元年(公元1662年)修建,历时十二年建成。三元殿所供奉神像三位一体,即天官、地官、水官合称三官或三元。建筑面积达780平方米,规模之宏大,做工之精细,为其他殿宇所不及。山门台阶共53级,称“五十三参”。台阶两侧雕有龙、狮、虎头向外探出,两侧有康熙九年(公元l670年)的石碑,东题“观海”,西题“瞻岱”。台阶下还建有菩萨庙、灵官庙,为一庞大建筑群。
多年来,红叶服务班全力创建新泰长途汽车总站特色服务班组,爱岗敬业,为旅客提供...[详细]